新闻中心

为加快构建江北区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庆市江北区印发《江北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作者:发布时间:2023-09-20浏览量:629次

重庆市江北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更多政策咨询服务热线:157-2334-8380(微信同号)


为系统谋划江北区主导产业发展,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和竞争力,加快构建我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江北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金融业、现代商贸业、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专业服务业、大健康产业”六个主导产业,贯彻落实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各项措施,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在全市产业发展中争当率先、力行示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顺应培育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生命周期循环更替,循序渐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江北区主导产业竞争优势。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高层面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培育开放型产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培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产业活力。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坚持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国土空间的产业错位布局、协同布局、产城融合,引导促进产业向重点区域、产业园区、产业楼宇集中,形成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辐射带动效应和产业间扩散溢出效应。


(三)发展思路

明确全区重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培育的主导方向。按照全市“十项行动”,结合“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找准江北区细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强链”“补链”“延链”具体方向。沿着现有产业链深耕细作,主动拥抱大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做深度拓展,攀高走强,培育新增长点,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层次和水平。以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推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融合化为路径推进金融业、现代商贸业、数字产业、专业服务业、大健康产业提质增效,以两大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技术改造推动“强链”,以项目建设推动“补链”,以产业融合推动“延链”。

明确全区特色打造的重点方向。根据江北区委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对应金融、商贸、汽车、数字“优势点”,明确我区在全市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承载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等方面的目标定位。围绕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一以贯之担好“金融”的担子,推动金融业“输血供氧”实体经济。围绕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抢抓消费复苏机遇,一以贯之担好“消费”的担子,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实施好“工业倍增”行动,加强自主创新,持续推动汽车产业“换挡”绿色化、提速智能化。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用好用活“满天星”政策,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明确分阶段招商的关键方向。对应产业链“缺失点”,明确要素增加和企业招引的重点路径,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选优引强、育苗孵新”原则,打通“补链延链承接、创新孵化承接、功能平台承接、资源转化承接、市场分享承接、投资共建承接、区域结对承接”七大承接路径,明确产业精准承接方向及招商重要程度主次安排,以承接引擎型项目提升总量规模、以承接优质项目补齐发展短板,以承接创新项目做好前瞻布局,推动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发展目标

到2027年,“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成效,对经济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推动全区“两高”示范区建设。


专栏1-1 六大主导产业发展目标表(2027年)

序号

指标名称

2027年

指标属性

1

金融业增加值(亿元)

500

预期性

1.1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万亿元)

3

预期性

1.2保费收入(亿元)

150

预期性

2

现代商贸业增加值(亿元)

500

预期性

2.1现代商业商品销售总额(亿元)

10000

预期性

2.2文娱商业营业收入(亿元)

400

预期性

2.3进出口总额(亿元)

1300

预期性

3

先进制造业产值(亿元)

2200

预期性

3.1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值(亿元)

1500

预期性

3.2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亿元)

600

预期性

3.3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亿元)

100

预期性

4

数字产业营业收入(亿元)

900

预期性

5

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400

预期性

5.1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亿元)

150

预期性

5.2咨询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50

预期性

5.3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00

预期性

6

大健康产业增加值(亿元)

115

预期性


二、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一)金融业

赋能西部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添“多”,围绕传统金融业、新金融业、金融基础设施三大板块,推动内资机构、外资机构等传统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增“新”,加快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基金、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新金融业创新发展;提“能”,支持开展托管登记服务、金融科技服务、要素交易服务等金融基础设施相关服务;加“绿”,鼓励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相关绿色金融服务,让江北嘴加快成为西部地区金融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和主战场。


1.传统金融业。一是内资机构。持续集聚内资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总部和区域总部,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来区增设营运、结算、研发、信息和资金等功能性总部,支持区域性传统金融总部扩大自身业务规模、增设分支机构,夯实金融发展根基。二是外资机构。争取外资金融机构来区设立、参股银证保等法人金融机构,加快推进重要外资、合资银证保机构来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设立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运营管理中心。


2.新金融业。一是金融租赁。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建立多元市场化融资格局,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助力绿色发展等开展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汽车金融。结合消费发展需求,支持汽车金融公司为汽车产业提供全方位融资性金融服务,推动汽车行业加深创新研发、加快数字转型。三是基金。吸引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来区布局,加大培育、引进优质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和管理人,支持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业务、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试点。四是消费金融。规范发展消费金融,引导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金融创新,全面服务居民各类消费活动中的金融需求。五是资产管理。积极争取有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支持地方资产管理机构专业化经营,依法合规开展不良资产收购与处置。


3.金融基础设施。一是托管登记服务。积极争取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运营机构落户,建设好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系统有限公司,推动实现保险资产管理平台和金融同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金融科技服务。促进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快速发展,支持该中心围绕检测认证、金融科技研究等工作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建设,力争形成业界标准示范。三是要素交易服务。支持重庆股权服务集团在区域内逐步布局提供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专业子公司,充分发挥重庆股权服务集团及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的唯一性优势,带动资本市场创新试点措施落地我区。


(二)现代商贸业

赋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破“圈”,围绕高端商业、文娱商业、商务及贸易三大板块,推动现代商贸业向购物中心、品质住餐、高端商务、文化艺术业、娱乐业、口岸经济、贸易服务、会展经济8个方向发展;助“融”,探索时尚消费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开展市集、时尚发布等特色活动,解锁消费新场景,打造时尚文创街区,支持典当、旧货市场等二手市场交易服务发展。


1.高端商业。一是购物中心。聚焦“四首经济”,以推动高端消费发展为重点,优化传统百货商场业态,丰富体验型消费,打造大型商圈、区域购物中心、社区商业,推动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二是品质住餐。围绕餐饮美食、娱乐休闲等业态,加快引进国际餐饮企业、米其林星级餐厅、主题餐厅等高端餐饮和高端酒店入驻,推动餐饮住宿业发展。三是电子商务。围绕电子商务“融合共生,协调发展”要求,推进服务消费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大力发展社区电子商务,推动“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文娱商业。一是文化艺术业。做优戏剧、歌舞、曲艺、杂技等演出,推动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表演服务融合发展,壮大文化演艺产业。二是旅游服务。围绕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科普”“旅游+金融+消费”等新型文旅融合消费模式。围绕文旅融合、康体休闲、生态旅游等业态,推进发展相关旅游服务。三是娱乐业。布局电子竞技,积极举办区域性、全国性游戏竞技赛事。大力引进室内冲浪、蹦床轰趴、漂浮体验等娱乐项目,打造年轻化、个性化、场景化娱乐产业集群。


3.商务及贸易。一是口岸经济。加快发展“一带一路”特色明显的国际总部商务、国际服务贸易,提升国内外各类名优商品供给和集散能力。二是贸易服务。围绕外贸新发展业态,激活跨境消费新需求,鼓励发展“保税自营+直采”“海外品牌直供+国内保税仓备货”等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探索开展离岸加工贸易、服务转手买卖等离岸经贸业务。三是会展经济。积极承办展会活动,全力推进科技会展服务、旅游会展服务、体育会展服务、文化会展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


(三)先进制造业

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放大特色优势,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智能装备三大产业,推动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车联网、智能家电产业、智能终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智能装备、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设备等11个细分产业发展;培育未来优势,支持高端合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气凝胶材料、石墨烯材料、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发展。


1.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是整车制造。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加快推动燃油汽车产能向新能源汽车产能升级切换。二是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加强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供应能力,加强对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气供应系统、辅助系统等技术研发。加强纯电动汽车技术供应能力,着力构建以电芯系统、电池系统、电驱系统为代表的“系统集成+核心部件”体系。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对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基础支撑关键技术等重点领域攻关。推动传统燃油车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型。三是车联网。推动新技术智能化应用,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能力、中央决策算法、环境适应能力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构建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车云为代表的“生态培育+主要功能件”体系。


2.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一是智能家电产业。围绕智能家电产业零部件制造,大力引进微控制、传感器、控制器、压缩机、电机、风机等智能家电产业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增强本地配套能力。支持智能家电家居制造,创新智能家电产品,支持智能燃气灶、智能电饭煲等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支持智能空调、智能加湿器等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支持智能卫浴镜、智能花洒、智能马桶等家用空气调节器制造。二是智能终端产业。围绕娱乐社交场景,支持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头显等可穿戴产品制造。围绕办公场景,研发与应用智能办公设施、设备、系统等智能办公产品。围绕家居生活场景,支持门禁系统、家电控制、安防以及家庭环境数据监测等智慧家庭辅助产品制造。三是电子信息产业。鼓励相关的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企业进入汽车电子制造重点领域,在车载视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电控系统、专用芯片等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有所突破。围绕集成电路发展需求,以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为发展重心,支持引进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等电子核心基础部件产业,发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等,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系统方案解决能力。


3.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支持轨道交通制造及维修、工业智能装备、发电设备、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设备等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以单轨车辆生产和维修为基点,打造集单轨列车前沿技术研发、单轨列车生产制造、轨道车辆维修、零配件制造以及系统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聚焦山地城市应用场景,推动现有轨道交通车辆企业加强新型材料(镁铝合金、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电传动技术、储能与节能技术、制动系统技术、网路控制技术和通信信号技术等技术研发。在工业智能装备领域,围绕汽车制造、港口物流、城市建设等环节,发展特色工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加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装备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智能制造与关键技术产品协同发展。在发电设备领域,围绕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推进风力发电机组、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柜等产品迭代,增强产品竞争优势。在新能源及新型储能设备领域,积极培育氢气制备与储运等技术产品,加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技术集成应用。


(四)数字产业

赋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积极助推数字变革,围绕软件开发应用、数字服务、系统集成三大数字产业领域,推动数字产业向应用软件开发、支撑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区块链8个细分方向发展;提速培育数字引擎,特色发展工业软件、汽车软件、金融科技、数字内容、数据资产等细分赛道。


1.软件开发应用。一是应用软件开发。着力在应用软件、支撑软件开发等领域全面发力,推进行业应用软件、新兴技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提质增量,不断壮大软件产业规模。推广EDA等设计工具应用,发展互联网设计协同、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二是支撑软件开发。支持软件开发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等支撑软件开发,可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提供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评估、运行检测等辅助功能。


2.数字服务。一是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强互联网信息传播功能,大力发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交互式信息服务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二是互联网安全服务。围绕数字内容创作、生产、加工、发布等安全应用场景,提供互联网安全服务。三是互联网数据服务。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大力发展数据商品、数据服务、数据衍生品、算法产品等数据交易品种,建立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四是动漫、游戏等数字内容服务。大力发展游戏动漫、数字视听、网络直播、电竞等数字内容新业态,加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研发,加大数字资源供给。


3.系统集成。一是物联网服务。围绕系统集成发展需求,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布局,全面增强物联网接入支撑能力,加快补齐延伸物联网产业链条,推动面向交通路网、地下管网等应用场景提供物联网技术服务。二是区块链。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发展。


(五)专业服务业

围绕现代物流、咨询服务、科技服务三大领域,推动专业服务业向多式联运、跨境物流、智慧物流、港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等7个细分方向发展;鼓励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推动技术转移集成服务发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


1.现代物流业。一是多式联运。依托铁公水空,通过铁海联运、铁铁联运、江海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空铁联运等运输模式,建设具有物流资源高度集聚的数字化多式联运体系,推进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多式联运服务相关业态大力发展。二是跨境物流。依托通道形成的规模化物流需求,拓展中转集散、区域分拨、城市配送、落地配等多元化业务,构建干支配相互衔接的业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大通道的资源聚集能力。三是智慧物流。依托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完善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口岸、智慧通关、智慧政务、智慧招商、智慧生活等功能模块,实现物流各环节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管理,推进智慧物流加快发展。四是港口物流。支持港口企业大力发展中转配送、流通加工服务,开展新能源、集装箱船舶运输等专业物流业务。


2.咨询服务业。一是支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社会经济调查、企业管理咨询服务、资产评估等专业咨询服务。二是支持发展咨询及文书服务、公司专项法律服务、建筑与房地产专项法律服务、商账管理服务、公证服务等相关法律服务。三是支持发展会计、审计、财务分析、税务等相关财税服务。四是支持发展研发外包、设计外包、业务运营服务外包等相关外包服务。


3.科技服务业。一是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智能装备检测等,积极推动检验检测在服务能级上、服务半径上、服务模式上不断提升。二是知识产权服务。围绕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等,全面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维权、保险等专业服务。三是研究开发服务。支持面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山地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技术研发、工艺优化、系统集成设计、工程咨询等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整合科研资源,组建独立法人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市场提供专业化研究开发服务。支持工程设计、工业设计等机构开展设计仿真、样机设计、模拟试验等服务。


(六)大健康产业

围绕生物医药、医美、体育三大产业,丰富大都市健康体验业态,推动大健康产业向医疗器械、生命科学、医美服务、美丽经济、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户外运动、衍生体育8个细分方向发展;提高都市健康服务能力,鼓励大健康产业发展健康养生、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健康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


1.生物医药产业。一是医疗器械。聚焦体外诊断产品、高端植入材料、家用智能化诊疗设备、远程物联智能化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推动高通量测序仪、POCT设备、质谱分析仪等体外诊断产品及系统开发。二是生命科学。瞄准体外诊断、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推进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免疫诊断、临床诊断、分子诊断与即时诊断(POCT)等体外诊断行业;支持研究细胞资源保存、细胞应用研究和干细胞临床移植成套核心技术、免疫细胞生物治疗关键技术研究。


2.医美产业。一是医美服务。顺应医疗美容服务微创、安全、精细化等发展趋势,重点发展外科美容、皮肤美容和牙齿美容,积极培育中医美容,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影响力。二是美丽经济。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支持医美网站、医美App等医美引流平台发展,推动医疗大数据、医美保险、医美培训、第三方支付等相关产业发展。


3.体育产业。一是竞赛表演。引进及打造优质体育项目IP,鼓励相关赛事文化创意衍生品的设计、开发、销售,深化体育赛事文化创意内涵,丰富赛事文化产品体系,推动体育服务消费的健康发展。二是健身休闲。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室内运动,推动健身康体服务市场化发展;支持开展健身项目培训、体育技能培训、青少年体育培训等体育培训业务,指导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三是户外运动。支持现有自行车骑行赛、滨江彩妆跑等休闲运动发展,加强山地运动、水上运动发展,策划引进马术、击剑、现代五项等项目,促进户外运动体育发展。四是衍生体育。大力开发各类运动项目培训市场,支持体育学校、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开展各类体育培训服务活动。支持体育彩票发展,发挥体育彩票对体育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路径

(一)加快构建辐射西部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体系

推进普惠金融提质增效。立足江北区金融总部集聚优势,积极参与并落实各项中央、市级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尽快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出台财政风险补偿、贴息等一揽子政策,鼓励税务、社保、公共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规模,不断提升获得信贷能力。纵深推广“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构建监管机构、政府基层组织和金融基层网点三方协作机制,率先实现金融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加快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围绕“双碳”目标,率先强化节水、节能、节约用地、环境保护标准,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扩大绿色交通、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建筑发展优势,建立绿色项目储备库。推动设立绿色金融业务总部或绿色专营金融机构,引导辖内保险机构开展环污责任保险服务,鼓励绿色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联合区内外龙头企业成立研究中心、建立绿色战略联盟,推动金融与绿色产业有机结合,打造绿色金融支持高地。积极参与中新绿色金融合作。

打造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引进互联网巨擘和科技龙头企业衍生形成的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依托前沿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打造金融科技产业创新生态圈。加深与人行重庆营管部合作,推进数字人民币、金融科技应用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引导辖内银行机构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服务科技企业。鼓励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创新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科技关键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深度融合。建好西部金融大数据中心,推进政务数据与金融数据融合共享。


(二)加快促进现代商贸业多元化发展

增加多样化商业服务供给。提速建设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利用充足的商务综合体资源,与观音桥核心商贸加强协同差异布局,打造集办公、住宅、酒店、商业、观光、城市会客厅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商贸综合体。加快三洞桥风情街特色餐饮、商务休闲等业态招商引资,形成与洪崖洞、鎏嘉码头相互呼应布局。

引进一批夜市消费品牌。发挥观音桥商圈、大九街、北滨路等作为重庆市夜间经济核心区的优势,围绕“夜味、夜养、夜赏、夜玩、夜购”主题,进一步做好“夜文化、夜美食、夜休闲、夜购物、夜旅游”文章,加快夜市街区建设,不断丰富夜市消费内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经营特色、文化特色、外观特色、管理规范、功能多样的夜市街区。

加快地标型现象级商业载体建设。提档升级观音桥现代商都,打造智慧商圈,组织若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体育、文化、国际活动,营造消费氛围。加快小苑片区、野水沟片区、鹞子丘片区开发,打造集商贸商务、总部金融、文化旅游于一体,风格现代、建筑美观、地标性建筑集中的现代商都。

依托开放发展契机,加快融入RCEP大市场,配合全市开展RCEP先行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保税经济”为特色,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高质量发展保税经济区。聚焦“买全球卖全球”商业贸易功能和资源集聚功能,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消费集聚的配套功能区。


(三)加快先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丰富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鼓励公务出行、城市公交、市政环卫、城市物流等优先使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建立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监测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扶持政策体系。依托鱼复氢能产业园,支持引进和开发先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布局高端燃料电池电堆、空压机等产业链重点项目。稳步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助力打造成渝“氢走廊”。

促进平台专业化融合化发展。推动平台专业化发展,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支持领军“链主”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各类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推动平台融合化发展,依托港城工业园,打造智能家电产品统一的平台化控制系统;以交互平台为核心,搭建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浴室等应用场景,实现多功能、智能操控和多场景融合;通过流通服务、基础设施、环境及人力资源四大体系为支撑,推进智能家居从单一的“组装制造”向“供应链协调的上下游产业链”转型发展。

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检测设备、智能设备普及应用,加强厂区内网部署和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加速实现基于不同通讯协议的设备之间、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生产指令自动下达、生产信息自动采集、误差自动补偿、快速换模、工序协作、混线生产等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提升数字产业能级

加快数字产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围绕“两副担子”,大力促进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对金融征信、政务信息、市场交易记录等多维数据整合效能,引导金融机构精准设计信贷授信模型及金融服务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为金融业加大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商养学、闲情奇”推进大数据智能化与国际化消费融合,赋能商贸等服务业。

加快数字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等网络化生产新模式,打造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互联工厂。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针对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需求,推动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五)加快推动专业服务业持续提级扩能

推动产业平台建设。加快玉带片区平台建设,以人工智能产业功能为主导,导入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特色化的新兴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推动新型网商产业园转型升级,着力建设“电商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电商大数据商情分析平台”“电商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电商大数据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等行业信息化高地。构建科技服务公共平台,推动搭建我区公益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一站式”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内陆地区国际物流分拨集散中心,整合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物流资源,提升铁公水空四式联运能力,布局完善境内外分拨集散中心。

引导重点产业企业汇聚。持续引入工程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机构集聚,依托城市有机更新、先进制造业企业入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开发等重大项目,吸引集聚工程服务重点企业入驻。加速法律、咨询等机构汇聚,大力吸引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入驻,拓展涉外法律和咨询业务,鼓励支持辖区律所及咨询机构与境外机构联合联盟,鼓励引进境外律所律师、咨询师,担任辖区机构顾问。


(六)加快大健康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完善“健康+”产业体系。构建医美产业生态圈,吸引国外消费者入区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探索建立“出入境-交通出行-休闲购物-医疗美容-旅游”的便捷化服务体系,促进医疗美容服务与文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医疗美容产业的质量和规模。围绕观音桥-红旗河沟片区,依托全区现有医美资源,进一步提升医疗美容服务水平,打造“医美产业特色一条街”。坚持体卫、体旅、体教融合发展,打造石子山体育公园产业综合体、形成从预防到治疗到康复的全体育医疗产业链条、新增滨江运动长廊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拓展青少年培训训练竞赛全周期渠道,不断拓展大健康产业功能和发展动力。

拓展健康服务应用场景。延伸发展医疗美容关联产业,推动医疗美容与信息服务、文创、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医美产业消费场景。拓展体育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五宝运动训练常驻地,以五宝城镇开发区为重点区域,高标准建设多功能运动场馆群、水上运动中心、极限运动公园、环五宝山地马拉松赛道、汽摩主题运动公园、市级体育职业院校等各类运动场地场馆及体育职业化教培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完善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区委财经委员会协调议事机制,统筹协调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主导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区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推进,强化部门和区域合作联动,落实落细主导产业支持政策。


(二)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投资贸易规则与国际接轨。全面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探索金融、文化、信息、会展等领域对外开放和外资准入,加快中新项目和自贸区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服务业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促进服务业发展创新经验在全市推广。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特色慢行街区,按照串联“文脉、商圈、绿地、民宅”的思路,搭建步道主骨架,构建完善的步道体系。着力打造江北嘴金融中心,突出“金融+”理念,全面承载金融功能,植入西部金融中心数字化展厅、西部金融峰会会址、西部金融大数据中心、西部金融超市等四大核心功能载体。大力推进“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彻底改变当前楼宇、滩涂、堤坝为主的滨江江际线、天际线发展现状,为打造显山露水、诗意栖居的滨水开敞空间奠定基础。加快推动港城工业园区混凝土搅拌基地关停、唐家沱片区油库搬迁、滨江沿线砂石码头治理以及黑石子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纾解城市非核心功能。

强化人才保障。完善人才政策,创立江北嘴“金种子计划”,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岗实习,储备专业人才后备资源。支持国际人才来渝创业创新,以提高国际化人才职住便利度和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进一步聚集有利于推动江北高质量发展的人力人才资源。强化人才培育,结合主导产业和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人才需求,开展靶向引才、精准引才,组织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与国际国内产业创新策源地的交流互动,加大对国际国内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支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江北落地创业。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整合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金融和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和新经济新业态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整合存量资产资源,依托区级平台公司与意向性央企或成渝地区有细分领域发展实力的国企开展合作洽谈,通过构建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丰富和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完善中小微企业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体系,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加速盘活存量低效用地项目,加快推进存量土地资源、旧城改造资源的盘活利用工作,减少现有建设用地中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用途不合理的存量建设用地数量,推动部分地块变更使用性质和调规,对重大项目给予用地指标支持,确保产业项目及时落地建设。明确产业园区单位土地投入、产出、税收、研发、能耗等控制性指标体系,积极推广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加快开展新型产业用地类型、存量厂房转产生产性服务业一定期限内土地用途和权利类型不变、结余工业用地分割转让等探索,强化土地出让合同管理,促进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三)加大财税支持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各类中央专项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支持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联合办公、众创空间等产业化平台建设,对相关市场主体和个人进行扶持奖励表彰。重点针对在建项目、拟建项目,按照“当期风险可控、远期可承受”原则,积极拓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渠道,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完善税收政策支持。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双软企业、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等增值税和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股权激励递延纳税和技术成果投资入股选择性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鼓励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园区生产性用房及辅助用房免缴城市建设配套费、重点新产品增值税奖励等各项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税收发展环境。

优化和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明确重大项目、产业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和总部经济等奖励办法,对相关市场主体和个人进行扶持奖励表彰。


(四)夯实产业载体

全力推进港城园区智慧升级。以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为重点,全面推进港城园区向生态园区、智慧园区、高新技术园区转型,加快“腾笼换鸟”力度。全面优化交通体系和楼宇智慧设施。制定高标准定制化厂房建设方案,形成“拎包入住”空间载体,构建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好、运营优的都市楼宇产业发展空间。

盘活老旧楼宇存量。推动老旧楼宇优化升级,在观音桥等重点区域对功能落后硬件设施改造。定期召开楼宇更新推介会,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等形式,逐批次推出老旧楼宇改造项目,激活老楼的内生动力,提高商务楼宇的档次,释放发展新动能。

全面打造与专精特新需要匹配的园区运营模式。转变传统“给地、给房、给政策、给资金”园区发展路径依赖,转向“给渠道、给平台、给机会”的园区发展路径迭代。一是给渠道,推动园区从“运营商”向“科技投行”角色转换,整合科技金融服务资源,为不具备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得到资本杠杆赋能;同时,依托科技投行模式,利用股权投资寻找优质标的企业,强化园区资本招商能力,打造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集成效应。二是给平台,即集中设立产学研、技术、政策等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科研院所和关联企业等资源,打造西部金融培训学院等金融产业服务平台,提供培训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服务;同时,全面打造园区平台虚拟集聚空间,进入全连接、全融合、全智能节点,从实体园区向虚拟社区演进。三是给机会,即组织常态化活动、沙龙、交流会、研讨会等,带动技术攻关、人才交流、市场推广、涉外接洽,助推园区经济发展。


(五)“模块集成”招商

重视产业模块集成。针对企业生产特点、投资特性及共性需求,通过资源共享支持产业链某环节模块化发展,基于产业链的重点关注环节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区域产业竞争力。聚焦打造家电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海尔生态链企业入驻,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家电科创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家电创新资源集成中心、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和成渝领先的智能制造中心。

重视融合性产业生态集成。通过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吸引获得A轮投资企业设立分公司,加大引入后续扶持力度,培育支持入区企业成长为高科技领军企业,依托科技企业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即通过构建“获得A轮融资公司—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上市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创新发展生态圈,打造江北硬核科技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国内知名创新网络节点。

附件:

1.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清单

2.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清单

3.主导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相关名词解释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缩写:EDA)。

POCT:即时检验(Point of Care Testing,缩写:POCT)。

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缩写:IP)。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缩写:RCEP)。

“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2023年6月5日,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具体为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产业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6个未来产业集群,以及12个五百亿级、百亿级的高成长性产业集群。

“两高”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

“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2021年11月,《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北区“1+5+N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港湾行动”试点方案的通知》(江北府发〔2021〕32号)提出打造1个首贷续贷中心,依托首贷续贷中心探索建设多个具备基层金融治理、政策宣传直达、信贷培育对接、综合金融服务和问题反馈解决等5大服务功能的金融服务港湾,推出N个长短结合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政策措施。

A轮投资:指创业企业成立运营之后的第一次对外投资。

A轮融资:指创业企业成立运营之后的第一次对外融资。


感谢您关注环纽科技,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重庆最新政策资讯。如有任何疑问或是申报需求,请尽管联系我们。

环纽科技专业提供各类科技项目申报等服务。我们会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供产业政策匹配与分析,为企业进行1对1专业指导,全方位辅导,助您提升申报通过率【服务热线:15723348380】

江北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

环纽科技专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专精特新申报、

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专利注册申请、软件著作权登记等服务

详情请关注环纽官方网站 http://www.gqsb.org.cn/

服务热线:157-2334-8380

有任何咨询问题欢迎随时来扰!